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措施分析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措施分析_第1页
1/4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措施分析_第2页
2/4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措施分析_第3页
3/4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措施分析摘要: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当中一项比较特别的独立基础,其主要作用便是有效维护整个风电机组的水平载荷平衡。因为整个机组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受到机组工作状态或者是外界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载荷的方向发生一定的改变,在这种受力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风电机组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这就要求严格控制风电机组基础施工中冷缝现象的发生。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风电机组基础施工的特点,冷缝对整个工程的危害以及处理措施。关键词: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冷缝处理;措施分析1、工程概况1.1 工程简述福建莆田南日海上 400MW 风电场项目风机基础试桩施工工程位于莆田市南日岛东北侧海域,规划布置 100 台单机容量 4.0MW 的风力发电机组,为了选择适合本工程建设条件的基础型式和施工方案,以及后续推动和大规模开展本工程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拟先期开展首批 2 台样机(SY01#、SY02#)工程的建设。1.2 工程规模本试桩工程风机基础分为打入式钢管桩(16 根)及嵌岩桩(3 根)两种桩型,每种桩型做 1 组试验,共 2 组试验,各试桩均做水平承载力试验、抗压和抗拔承载力试验及振动频率和加速度试验。试桩外径1800mm(壁厚 26~30mm),桩长约 35~46m,桩尖进入海床面 20~25m(按冲刷 3m 后计)。8 根基桩在承台底面沿半径 R=5.00m 的圆周均匀布置,斜度为 5:1。另外为提高桩基础的整体刚度,增加单桩抗拔能力,桩内钻孔吸泥至泥面以下 3m 后浇筑 C30 微膨胀混凝土(根据地质情况而定,遇到坚硬岩石为止)。2、工程施工特点2.1 施工难度大本工程共有 Ф2800mm 钢管桩试桩 2 根、Ф2800mm 钢管桩锚桩 6根、Ф1000mm 钢管桩基准桩 2 根,其中试桩桩径 2800mm,壁厚 35~45mm,桩长 96.5m,总重约 266t。单桩重、吊桩、立桩、稳桩困难、垂直度及平面偏位控制难度大,振动沉桩过程可能产生桩基旋转,导致埋设的传感器偏移原有的位置。2.2 海上施工、环境恶劣本工程桩基和承台工程全部为远离岸线的无掩护外海施工,风大、浪高、流急,海况条件相当恶劣。施工期受季风影响区,这些工况条件不仅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而且给工程结构、船机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管理均造成极大威胁。2.3 施工管理难度大本工程施工离岸远,同时投入的各种工程船舶包括多功能驳、起重船、装运材料的驳船、交通船、抛锚艇、拖轮等交叉作业多,相互干扰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冷缝处理措施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