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案例分析姓名李梦琪性别女出生日期1990.05.02民族羌学历讨论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政治面貌党员派出单位辽宁省教育厅毕业院校辽宁大学任期15 年 2 月 1 日—16 年 1 月 31 日赴任国家韩国赴任学校首尔 恩平中学、景福高中、丰文女高*案例类型 教学背景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读法,初步学会了汉字基本笔画与简单汉字的书写,能准确地读出汉语大多数音节,并且掌握了“你好”、“谢谢”等常用汉语问候语,同时对“你好吗”、“你忙吗”、“你累吗”等是非问句有了初步掌握。本课为第三课《你吃什么》,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特别疑问句与“主语+动词+宾语”的典型汉语语法句式,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问题因为韩语和汉语的语法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这是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以此问题为例。我向学生描述,假如你到一家饭馆吃饭,当你坐下来以后,服务员通常会问你什么。这时,大家用韩语回答。然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问他们“谁知道这句话用汉语怎么说?”然后大家纷纷积极思考,不久就有学生回答“什么你吃?”这个答案正是我预料之中的。然后我夸赞她“非常好”,用笔在白板上写下大大的四个字“什么你吃?”,并问其他同学“对不对”,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对”。这时我摇摇头,大家顿时一片疑惑。我进一步提示,在汉语语法中,一个句子的疑问词往往是在句尾的,像我们刚刚学过的“吗”“呢”,这一点跟韩语语法习惯正好是相反的。解决方法当学生说“你吃什么?”我马上对她说“对!”别的同学纷纷对她投向赞许的目光。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说出了新句型,同时借助汉、韩语法的差异进行了及时纠偏。 我把正确的句式写在黑板上“你吃什么?”。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回答这个问句。学生有的说“我吃 XX”“我吃”,这时我准确抓住时机,把几种常见食物的汉语词汇“面包”、“面条”、“包子”、“饺子”、“米饭”写在白板上。这时有学生用韩语问,“什么是包子与饺子,把该事物的图片给学生看,并向学生介绍,饺子是中国最普遍的传统食物,中国人每逢过重要节日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吃饺子。这时候将中国文化知识也教给学生,让学习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学习完“你吃什么”“我吃××”句型后,接着学习“你喝什么”“你买什么”句型就变得非常轻松。反思本案例中,自我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