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初探[摘要]目前,高等艺术院校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学科的进展,人文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导致艺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对此,应更新教育观念,构建科学的艺术人文学科体系,优化整合具有人文素养的师资队伍,拓展艺术学的文化功能,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人文素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模式在艺术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使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部分艺术院校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学科的进展,导致艺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实行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人文教育现状。1.艺术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全面进展、人格健全的人。人的全面进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高等艺术院校肩负着培育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突破传统艺术教育以艺术为重的框架,让学生在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进展艺术潜能。艺术教育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2.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适应艺术社会化的需要艺术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艺术制造主体的艺术类学生,除了应该具备艺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天赋外,还应具备自然和社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人们对产品造型、质量标准不断提出更多更新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假如缺少人文素养,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与现实社会脱节,这样的作品即使再精致,也会被市场淘汰。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中国文化,只有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生活,才能制造出有活力、有生命的艺术作品。3.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艺术专业学习的需要艺术专业本身就是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应该有机地整合于人文教育的大系统之中,与其他人文学科融通互补,有效地实现对人的素养教育。中国古代许多艺术家,都从历史文化中领悟艺术的真谛,他们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养成了其清幽淡远的审美情趣和自然适意的艺术情操。一幅山水画用简单的白纸黑笔所勾画出来的意境,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不仅仅是笔法和色彩所能描绘的。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只有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美学思想,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