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著名建筑历史学家莫宗江先生侧记一在我所认识的那些有成绩、有名望的学者中,就外在的行为举止而言,有些人谈吐儒雅而衣着考究,有些人谨小慎微尽量表现得很普通很平民,另有些人则性情乖张而不拘小节。莫宗江先生(1916—1999 年)是无法简单归类于这三种类型的。他一身布衣(有些还是自己剪裁的),但永远是那么干净、得体;他有很洋派的地方,如好打网球,有喝英式红茶的习惯等等,但这似乎主要是以健康起见的,他需要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他的讨论事业中去——中国古代建筑和诗书画艺术;他健谈、幽默、措辞讲究、机锋敏捷,同时他也很熟悉寻常巷陌的生活琐事、贩夫走卒们的日常话语,信手拈来,即成鲜活的社会文化史料,给予其深层的含义……我小的时候,总不明白为什么所有那些世俗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在莫先生那里总能寻找到其可以登堂入室的地方。那时,因为我父母所在工作单位是各地漂泊的铁路工程单位,也因为我的大舅陈明达先生(1914 年 1997 年)总算结束了“干校”生涯,所以,自 1973 年暑假起,我们兄弟俩每年的寒暑假差不多都是在我大舅家度过的。记得头一个假期里的头一个星期六,我和哥哥为着下棋悔棋的事吵架,还差点儿动了手脚。事后,大舅对我们说:“明天有位莫叔叔会来家里聊天、谈工作。我与他上小学时就是好朋友,我们可一辈子没有红过脸。”舅妈笑着补充:“有时候他俩讨论问题也各执己见,争吵起来嗓门也蛮大的——至于怎么样大嗓门说话而能脸不红?我倒没注意。你大舅和这位莫叔叔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放在古建筑讨论上了。在这上面,他俩有谈不完的话。你莫叔叔身体不好,胃切除了四分之三,可他还是坚持每星期天都来,骑着他那辆深绿色的‘老永久’。”大舅是很有名气的建筑历史学家,往来的朋友也大多与所学专业相关,除莫宗江先生外,还有建筑大师童寯先生、建筑史学前辈龙非了先生、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美术史家温庭宽先生等人,还有他的学生黄逖、王天、王其亨等人。但我大舅本是闭门读书、疏于社交的人,又处在那个敏感的时期,与这些朋友走动得并不太多,也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虽说有时候遇到的人物、事件,其实是饶有趣味的。有的时候,那里的旧雨重逢却是带着一丝苦涩的。比如 1973 年的暑假一日,华南理工学院的龙非了先生从广州来访。他大概比我大舅年长十岁左右,是古稀之年的老者。我记得他见到大舅时情绪激动,连声说:“明达,你还活着,真好!真好!”,待我大舅让哥哥和我叫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