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煤矿安全的三大任务1 教育培训当前,多数煤炭企业尤其是乡镇小煤矿为了雇佣廉价劳动力,大量农民工转入煤矿井下作业,造成煤炭行业人员整体素养不高。如何让每一位员工树立起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关键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员工队伍素养。有策略,有方案、有目的地开展好逐层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将重点培训、岗位培训、特别培训协调进展,通过专项安全活动、劳动竞赛及脱产教育等方式,提高"两个层次"的安全文化素养。即:管理层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工作作风及安全管理水平;基层班组层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及安全业务技能。要进一步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安全知识宣传,通过电视、报刊、标语和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安全宣传,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化人心,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加的安全环境,让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法律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育好人的安全心态。2 制度约束制度法律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制度越健全,发生事故的机率就越小。必须建立健全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但制度健全,也并不是万事大吉,而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落实,按制度办事。当然,制度的范畴是广义的,煤矿不仅要建立起各岗位、各工种的作业制度、作业标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诸如监督机制在内的各项有效制度。当前一些煤炭企业,各类制度往往比较齐全,但井下作业人员不能按规程操作,常常出现"三违",这是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而造成的后果。井下员工的各项操作原来应是在有效监督之下进行的,但现阶段多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每一次操作都只是凭作业人员当时的意识来决定,并没有建立起必要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比如,上级检查人员在现场检查的时候,井下员工都能将每一个操作按标准完成,但检查团走后,往往会出现随心所欲、不按规程作业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各类作业活动时刻都处在有效监督之下,是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必须建立起真正的监督机制,才能法律规范员工的行为,才能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煤炭企业要以创建"本质安全"企业为目标,不断完善及创新现用管理体制,实现依法治企,强化危及煤炭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逐步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终做到人、机、物的和谐统一。3 责任落实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大局观,层层落实,要切实强抓董事长、总经理、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