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概述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心理和心理学心理是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简称,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知(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意。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整个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1)乳儿期(0〜1 岁);(2)婴儿期(1〜3 岁)相当于先学前期;(3)幼儿期(3—6、7 岁)相当于学龄前期;(4)童年期(6、7 岁〜11、12 岁)相当于学龄初期;(5)少年期(11、12〜14、15 岁)相当于学龄中期;(6)青年期(14、15〜25 岁)相当于学龄晚期;(7)成年期(25〜65 岁);(8)老年期(65 岁以后)。2.认知发展的含义认知发展则是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三、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教学,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意义建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形成新图式的方式适应新刺激。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应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