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2014年师德典型教师专项培训心得体会涪陵区蔺市镇堡子初级中学校刘宁在2013年事业人员年度考核中,有幸被确定为“优秀”,藉此为主的综合考评中被评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于2014年7月10—15日,参加了重庆市涪陵区教育委员会举办的“涪陵区师德典型教师专项培训”班。此次培训共分三个阶段,首先是集中培训,分别听取了于海洪等九位老师的报告。其次是远程培训(2014年7月15日—8月20日),分别听取了30位左右老师的报告;然后才是分散自学辅导教材《教师的教育科研与专业发展》和《启发教师的88篇教育反思》。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的过程中、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强烈的爱岗敬业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些平凡而普通的老师,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让人警省,让人深思。一、集中培训心得体会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这是学生时代就养成的习惯,发展为看书写读书笔记本,开会作会议记录,本次培训共记录了35页。主要记录老师们的主要内容和讲课风格。于海洪老师作了《教师专业标准下的师德建设》的报告,给人的印象是很有修养,家教严,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其间包含了大量的链接,还以为他要按课件的顺序讲解呢,结果表明,他对课件的操作很熟练,在大量的资料间反复跳转,运用自如,要想作笔记,根本记不下来,随心所欲的选择资料,往返的速度太快了。李源田老师讲了《从职业道德到专业道德》,他的课特具互助特色,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带动学员思维随着他的指挥棒运转,高度吸引着学员的注意力,否则你可能瞠目结舌,无以应对,回答不出问题。我也喜欢用阅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李老师也没有按课件的顺序教学。庞健老师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课讲得生动,引经据典,他喜欢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的讲解,我因为声音小,怕教室后排的学生听不见,所以也养成了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的讲解。尤其是课前放映的《金玉良言、彻悟人生》紧紧的抓住的学员的心,去思考,去观察,我也喜欢收集名言警句,它真的是心灵鸡汤,当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去翻翻它,它就象良医一样,把我的忧郁症手到病除。还有课余安排的胥渡吧配音的视频,既活跃了娱乐氛围,又不乏对教育教学的关注与思考,既珍惜了时间,又收获了快乐,把教学和休息时间安排得如此紧凑而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李代文老师《做专业发展的幸福教师》,也许他的普通话不太标准,呵呵,我们这一代人都这样,都是半路出家的。陶元红老师《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旁征博引,尤其是把美国和本国的小学生守则作了比较,比较的结果表明,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优于本国,他们毕竟是发达国家,在这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记得小时候,我就问过“共产党”长什么样的问题。因为那时候,我非常崇拜英雄人物,尤其是军人,曾经的梦想是“长大了去当兵”,还有小说中的英雄、烈士,他们就义前总是要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因为已经见过毛主席的像了,但是共产党从没见过。《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是真的死了,并不是演员演的,那时还不知“演员”“角色”等这些概念。当时跟同伴争论过,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是家长作了评判,但还半信半疑的。不知如今的小学一、二年级有没有历史课,历史课中有没有关于乡土历史的学习。应着重于本土的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的介绍,重视本土特色,反映本土风俗、河流、山脉、矿产等鉴古知今的学习,比如我们涪陵本土的白鹤梁、榨菜、五贤之一的公式渊等。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开始,逐步建立起是非标准、历史观念,并从中启迪爱国热情。张晓老师讲的《我的教育那些事》,她特有闯劲和创新精神。我也很希望在教学工作中不要有太多的束缚,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尤其是陈旧的观念要更新,比如说占用音、体、美等课时去上所谓的主课,希望有足够的空间去创新,去引领着学生全面发展。小学就应该像张校长那样办,初中和高中像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那样去办。叶洪林老师讲了《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艺术》,把叫早的责任还给孩子和做作业时“三不”原则为焦头烂额的家长开出了良方;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