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喜忧参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学习要求:列举“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难点: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间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收集与唐太宗相关的史料,讨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坚持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具体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事例,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鉴戒,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透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同时,理解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支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流程】投影:从下面内容你会联想到什么?女皇乐队长安诗答:唐朝投影: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问:你对唐太宗的了解有多少?看过哪些有关他的影视作品?答:……投影:姓名:李世民性别:男职业:皇帝朝代:唐朝居住地:中国长安父亲:李渊妻子:长孙氏主要经历:626年即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善于纳谏……投影:唐昭陵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首开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人称“天下第一陵”,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陵园周长60千米,占地200余平方千米(约30万亩)。投影: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存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幅真品,于1918年在再次盗卖过程中被砸成几块企图装箱外运,幸而途经西安北郊时被发现制止。投影:昭陵六骏投影:我们在必修I中学过,中国古代王位继承一般实行什么制度?答:嫡长子继承制。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得知,李世民不是高祖李渊的嫡长子,那他为什么能登上皇位呢?答:玄武门之变。投影:《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尉迟敬德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