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二氯乙烷中毒二氯乙烷(dichloroethane,CH2CH2Cl2)又称乙撑二氯,为有芳香甜味的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燃烧时可产生光气,急性二氯乙烷中毒主要由于短期内吸入高浓度 1,2 二氯乙烷蒸气引起,以神经系统、肝脏损害为特征。【致病原因】1.工业上常见于橡胶、树脂、油漆及合成纤维,氯乙烯等生产中,因疏于防护或意外泄漏,使高浓度 1,2-二氯乙烷蒸气被大量吸入,导致急性中毒,一般人在 0.3~0.6g/m3 空气浓度下 2~3h 即可发生中毒,浓度达16.8g/m3 时则危及生命。2.农村用作谷物或粮仓的熏蒸剂和土壤消毒剂。粮仓熏蒸后如无防护而过早入仓,可引起急民生吸入性中毒。因药液大面积沾染或浸泡皮肤后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偶也见报道。3 . 误 服 该 药 液 引 起 的 急 性 中 毒 极 少 见 。 人 的 口 服 致 死 量 为15~20ml。【急救处理】目前尚无特别解毒药物,主要实行对症处理。1.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并注意保暖。气急者可给吸氧。2.误服者立即以清水洗胃,或催吐和导泻。3.早期即应该积极实行措施保护脑、肝、肾及心、肺功能。如及早使用小剂量苏醒剂、保肝药、利尿合剂(促进毒物排泄)等。4.10%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 C、氯化钾静脉滴注。呕吐、腹痛明显者,可静脉推注 10%葡萄糖酸钙 10~20ml。5.有躁动不安或惊厥时可用水合氯醛或针刺疗法,不宜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忌用吗啡。6.禁用肾上腺能药物,以免加重卤代烃类所致的致命性心律失常。7.恢复期宜进高糖类、高蛋白、高钙、低脂饮食,禁止饮酒或避开剧烈运动。【预防】1.1,2-二氯乙烷生产流程尽量保持密闭化,定期检测、修理设备,严格防范跑、冒、滴、漏发生。生产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2.进入意外泄漏地点或正在熏蒸的仓室内,必须戴好供氧面罩,穿防护衣和戴乳胶手套,离开毒物现场即应当及时脱换。泄漏后或熏蒸后应当注意足够时间的通风和墙壁、地面、物具的清扫工作。3.使用本品时,应尽量做到低温操作,并加强局部通风排毒。沾染皮肤、粘膜应当立即以酒精擦去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洁净。禁用本品洗手或洗工作服。4.加强对本品的专门保管,标签应清楚,醒目,防止误用、误服。5.对 1,2-二氯乙烷作业工人,应一律作就业前体检。对神经精神系统及肝、肾器质性疾病病患,或有视网膜炎,全身性皮肤病者不得上岗。【预后及劳动能力鉴定】1.一般预后良好。口服中毒及部分吸入性中毒者,在恢复期可出现肝脏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