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哲学审视 摘要: 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出现了“瓶颈”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十几年来推行素养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应该把目前出现的问题看作是进展中的问题,既不能抱怨,更不能气馁。目前要突破教育改革的“瓶颈”,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评判和引领我国的教育改革。一是要坚持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仍然是量变而不是质变的推断;二是要使教育观念的变革遵循对立统一规律;三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和成效评估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以实施素养教育为标志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我国已艰难地走过了十个年头,尽管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目前仍有很多人在一味地责备我们的教育,甚至再一次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大家既感到推行素养教育非常必要,又感到要真正实施素养教育则非常艰难,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中国的教育改革出现了“瓶颈”问题。要突破这个“瓶颈”,首先要对十几年来我国探究和推行素养教育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是找出问题和进一步解决问题。就前者而言,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教育改革不成功”之说,甚至认为这次教育改革是“失败的”。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素养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本人则持“成功”之说。尽管十几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困难重重、问题很多,但总体上应该是成功的、进展的。就问题而言,有人认为是教育体制问题,有人认为是教育思想观念问题,有人认为是老师素养问题,有人认为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等等。这些推断都不无道理,但这些问题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也都不是关键问题。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而教育本身又具有促进社会进展的重任;教育体制也已经在不断优化,而同样的体制下则有着迥然不同的教育;对老师的素养要求是无止境的,而每个老师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更何况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老师资源。即使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未必就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我们心中理想的境地。应该说,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本身以及人们对教育思想观念的认同程度。我国不缺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不仅我国积淀了丰厚的教育思想传统,而且十几年来甚至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在不断的探究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从实践的层面看,今日的人们既认同素养教育的理念,也认同应试教育的思想。之所以我国今日出现教育改革的“瓶颈”,主要是因为人们习惯用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来要求所有的学校和教育者,并希望他们达到同样的认同水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