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可谓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本文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基础设施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的方向、范围、程度等方面也表现出了若干重要特征。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意义 特征 我国财政部于 2025 年 2 月发布了包括1 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会计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着的方面。本文拟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和主要特征。 一、公允价值运用:意义深远 公允价值运用: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进展方向。因此,其运用的范围和程度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个组织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 17 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这表明我国会计向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我国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被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多重计量属性并存的计量模式所取代。尽管我国曾在 1998 年的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短暂地运用过公允价值,但将其作为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还是第一次。由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只有不具强制约束力的“概念框架”,并没有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基本准则”,因此,将公允价值写入对具体准则具有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突破。 过去,国际同行说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不接轨、不入流,其重要根据之一就是指中国会计计量属性单一采纳历史成本,像公允价值这类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计量属性未得到运用。此次我国在基本会计准则中果断引入并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广泛运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