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及其进展特征 一 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基、本推断在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战略地位的认识是一个逐渐调整 深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化浪潮 “新、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使得我们仔细思考对于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机遇实现跨越式进展,如何在结合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处理 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提升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系列问题涉及的内容都关乎新世纪的国家竞争战略和工业化道路,其中最难把握 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与信息化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发挥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解决工业化中期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如何借助信息化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就意味着我。国信息化的进展与处在后工业社会的国家有根本区别,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特征;二是更应注重发挥信息产业对整个工业结构升级的体系性效应 所谓“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从我国的现实基础出发,立足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于产业的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体现出逐“阶段”升级的轨迹 这就。需要对信息产业的当前地位与现实作用做出客观评价,发现主要矛盾,这也是我们制定今后一段时间阶段性目标和政策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电子信息产业较长时期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产业规模总量快速扩张,从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持续性和规模性的特征 近十多年来。,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 2-3倍于 GDP 的速度增长,从 1989 年到 2001 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 销售收入 利润和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 29%、27%、24%和 30%;产业的长期高速增长使其规模总量快速增加,通信 电子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由1989 年的%提高到 2001 年的%。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和渗透作用逐步增强 电子信息产业的战略性 基础。、性地位并不仅仅在于该产业的进展速度和总量规模,更多的体现在对经济结构升级以及对其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系统效应,这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对这一问。题进行测度,并据此评价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目前还缺少必需的数据和分析工具(这也是一个国际上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可从如下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