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改革反思 摘要:文章对十多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反思,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应遵循商业银行进展的历史规律,重塑科学、现代的经营管理模式,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反思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428(2025)04-0025-04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 10 多年的进展,一方面,“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进展”,业务和分支机构在东南沿海迅速扩张,在一些地区甚至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从而促进了在全国范围内新的银行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本着作为银行改革“试点”的初衷,这些银行也不同程度地在建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究。历史地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商业银行对于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金融的改革与进展,特别是在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推动区域市场的形成和进展;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推动银行竞争性市场的形成,促进金融创新和银行服务水准的提高;建立按市场机制调控金融的市场传导基础;形成有利于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激励机制等诸多方面,确实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也毋庸讳言,商业银行的改革不可能脱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没有作为“合格的”市场主体的企业,没有法律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成熟构建,就不可能有所谓“法律规范的”商业银行。因此,这些建立并进展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商业银行,也就不可避开地带有这一时期的强烈印记。一、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1.缺少明确、科学的战略规划从 10 多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进展轨迹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大都以短期内自我扩张迅速“做大做强”为主要经营指导思想,同时却缺乏明确的银行定位及长期战略构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年来,仅仅通过自我扩张,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跻身于世界前 500 家大银行的行列,规模扩张速度惊人,快的平均增长 70%以上,最慢也近50%。与此同时,在经营方针、产业定位、业务定位、功能定位及与之相应的信贷政策;在收益与风险、近期与远期平衡机制的建设;在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架构的建设;在构建系统竞争力的整体营销机制的建设等长期战略规划的诸多方面,却十分粗疏甚至模糊不清,乃至于造成商业银行之间在市场、客户、业务功能、产品服务等方面同构化倾向严重,竞争异常残酷,风险隐患巨大且难以有效监管和调控。2.缺乏系统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系统竞争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