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_第1页
1/35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_第2页
2/35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_第3页
3/35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 摘要:本文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背景及动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森林初始产权在农村集体成员间的公平分配是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基础;农民权能和利益的给予与救济是集体林业持续进展的保证;政府行为的有限与法律规范是集体林权制度安全与高效的保障。 关键词:集体林;初始产权;动因 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由产权界定、产权流转、产权救济等部分有机构成的。产权界定,特别是初始产权界定是否公平、稳定,直接关系到产权流转与产权救济的效率与安全。因此,集体林产权的初始界定是集体林权制度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纵观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历史,重新界定初始产权是我国历次集体林产权改革的主题,“统”与“分”的反复试错不仅未能构建起安全、高效的产权制度,而且已成为阻碍我国集体林业进展的瓶颈。以 2025 年福建省集体林权改革为代表,我国全面推行以森林初始产权在农村集体成员间平等分配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其改革背景及动因的分析,有助于掌握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实质,确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 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的福建省,历来是全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实验区和经验点。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林业三定”至今,经历了由“统管”、“林业股份制”到“明晰产权”再到“均山”的演变过程,既囊括了我国集体林经营的基本模式,又反映了集体林初始产权由“统” 向“分”的变迁过程。笔者于 2025 年 7 月和2025 年初分别对福建建瓯市 3 个样本村和邵武市 4 个样本村进行了调研,为本文讨论提供了实证依据。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分析:统管模式和林业股份合作制的失败 “林业三定”期间,除%分林到户以及三明市实行折股联营外,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坚持集体林统一经营。[1]笔者认为,福建省坚持统管模式主要是出于地方财政的考虑,而林业股份合作制则试图在坚持统管的基础上,激发农民林业生产积极性,其实质与统管模式无异。福建省是木材大省,当时木材年产量高达 600 多万 m 3 ,各级林业部门和乡村集体组织从中收取的各种规费足以满足财政需求,而分林到户带来的财政收入减少、管理成本加大以及可能带来的林地破裂化和乱砍滥伐弊端令林业管理部门望而止步。然而,林业股份合作制实施不久就夭折了,统管模式也逐渐走向衰落。 林业股份合作制自然夭折,回归集体统一经营管理 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福建省林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及动因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