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五个特征及创新的对策 1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要点是: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低的国家或地区,按比较利益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可得到实际利益。即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与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或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可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进行生产。这个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和地区所客观参加的分工并从中获利问题。 在当代,科技不断进展,知识越来越密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进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之间的交易为特点。冈纳.缪尔达尔曾说过:“贸易所起的作用具有一种有利于富裕的和进步的地区而不利于欠发达国家的倾向”。穷国从贸易中猎取的利益不仅少于富国,而且穷国变得更穷,假如因为富国变得更富的话。而且,自由贸易本身甚至会有助于使不发达地区以及国家的停滞永久存在。 可见,作为短期策略,比较优势理论是可行的。但是,进展中国家假如长期奉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导向政策,极可能导致技术上落后,经济上受压制,那么缪尔达尔的话未必不会出现。 在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体现为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经济的进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在科技竞争方面。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进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进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提高进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进展中国家进行赢利的国际贸易的可靠保证。 2 典型的进展中国家崛起实例分析 韩国,在结合间接引资、产业提升政策的情况下,实行出口导向进展战略。在政府主导型市场机制下,推动了经济快速进展,韩国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们要注意到,韩国,在实行出口导向进展战略的同时,通过引进外资,实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产业,这样反过来又有利于出口。1960 年韩国的出口构成中,初级产品占%,将近 40 年之后的 1999年,这个比例下降到%,而制造产品已经达到%,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复杂产品已经占总出口的%,远远超出简单产品的比重。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韩国的进展,不是简单的出口进口带来的。他们在进口商品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