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活性与其免疫调节的关联 摘要:活性多糖是新药研发中的一个热点,其中讨论相对较多的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多糖。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多糖的讨论有了进一步的进展,本文对药用微生物多糖在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各方面的最新讨论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多糖微生物药用生物活性 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微生物来源的多糖是至今讨论得比较详细的一类多糖,其广泛的生物活性使得其已成为微生物药物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新药研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微生物多糖的药用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多糖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方面的讨论成果。 1、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调节剂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糖免疫调节剂于 40 余年前被首次发现,近二十年来,有更多微生物来源的多糖被确认对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涉及到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对于其免疫调节机制的讨论也体现在各个层次上,对这些多糖分子决定它们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也已经进行了更为深化的讨论。以下对几种比较典型的免疫调节剂分别进行介绍。 两性离子多糖两性离子多糖是有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结构以实现其生物功能的一类多糖。多糖 A 是 Zps 的分类原型。PSA 是从革兰阴性厌氧菌脆弱拟杆菌中分离得到的两种荚膜多糖中的一种。Zps 在菌体表面组装成荚膜多糖复合物。早期讨论证明,CPC 能调节腹腔内脓毒症伴随性脓肿的形成[1]。CPC 的腹膜内给药能诱导脓肿形成,而皮下和肌肉的预防性给药则能防止宿主在细菌感染后形成脓肿。一方面,在诱导脓肿形成过程中,Zps 扮演了多重角色,它能诱导细菌在腹腔间皮表面的粘附,并能刺激某些促免疫细胞因子和化学增活素,进而诱导宿主细胞 CAMs 的表达,完成腹腔内多形核白细胞的募集。另一方面,Zps 预防脓肿形成、保护机体免于免疫反应的作用,并非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原去介导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而是对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从而对导致脓肿形成的免疫反应实现全面抑制。其具体机制是 Zps对 CD4+T 细胞活性和 IL2 生成的调节[2],而 IL2 似乎是 Zps 调节机体免疫以预防脓肿的中心环节[3]。对于其构效关系的讨论表明,Zps 同时含有阴阳电荷基团的重复单元是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关键性结构,破坏多糖的电荷结构能使其活性显著降低[4]。 葡聚糖从酵母和真菌中纯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