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企业年金的进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困境,人们对企业年金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自从我国加入 WTO,外资企业不断进入,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这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企业年金在国际上为大多数国家推崇的员工福利安排,已渐渐走进我国企业的视线,并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关键词:企业年金 进展现状 对策 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企业年金是现代多支柱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其直接的目的是提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 企业年金计划一般被企业视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之一,企业年金在中国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今已逐步走向法律规范。截至 2025 年底,中国已有万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年金规模达 910 亿元,受惠员工 964 万人。基金规模比 2025 年增加了 230 亿元,比 2025 年翻了一番以上。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我国的企业年金在进展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面临着许多困境。 我国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突出“第二支柱”的功能,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这一设计思路符合国际上养老金改革的进展趋势,但其制度运行却需要时间与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逐步磨合、适应。从市场供求和操作实践看,导致目前进展缓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力支持,从而导致企业年金从建立到管理、运营、监督的各个环节制度不健全、操作不法律规范 企业年金虽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进展历史,但至今仍然缺乏良好的法律和制度支持,这些相关制度的缺乏和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年金的进展。具体体现在: 1.税收政策的缺失和对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暂且没有明确的免税政策,与国际的主流做法仍有差距。 2.在企业年金的管理和运营规定上存在着两个问题: (1)年金管理机构不明确。(2)企业年金中介机构之间的法律关系尚未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义务也不明晰。 二、在运营管理方面极不法律规范 企业是举办年金的主体,企业是否有内在激励和外在压力是影响企业年金进展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国有企业都还没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