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积极财政政策新取向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把机制创新作为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的重心,更多地发挥税收、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财政杠杆来支持国民经济的进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 国债投资 经济结构 减税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展的现状,近年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是必定的选择。但是,若这种政策只是靠增发国债来带动政府投资的扩张,财政债务风险会不断加大。所以,寻求化解财政风险和解决需求不足的有效措施和讨论积极财政政策创新问题,至关重要。 积极财政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进展正处于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2025 年 GDP 增长%,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主要是投资和出口。在%的经济增长率中,投资拉动的贡献为%,远远高于 2001 年的%和 2025 年 50%的水平。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过多。2025 上半年中央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总额同比实际下降了 %,而地方政府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已经出现投资过热,连续三年增幅均在 20%以上。2025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512 亿美元,增长%,其中出口 4384 亿美元,增长%,进口 4128 亿美元,增长%,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强劲需求拉动下,价格总水平开始上升,通货膨胀的压力开始凸现。面对中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今后一个阶段内,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是在控制总量的同时,根据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从调整结构入手,适时适度地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和实施的力度。财政政策应由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到解决长期性、战略性、结构性的问题上来。 首先,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进展变化,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适当地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并逐年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常常性建设投资。 其次,根据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要求,紧紧围绕“五个统筹”,把机制创新作为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的重心。主要是通过改革财政投入机制,拓宽积极财政政策来支持国民经济进展的思路。财政政策要更多地发挥税收、贴息、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杠杆,随着改革的深化,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融于公共财政政策中去。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有效供给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十分簿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