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有害因素的十一项基本原则根据本质安全化原理,要消除生产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这一原理的实质是面对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规违章作业或误操作)已发生,或者设备的某个零部件发生了故障,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作用(如自动保险和失效保护装置等的作用)而避开伤亡事故的发生。2. 减弱原则 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实行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水平。如依靠个体防护降低吸入尘毒数量;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3. 距离防护的原则 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损害往往与距离有关,依照距离危险因素越远,事故的损害越减弱的道理,实行安全距离防护是很有效的。如对触电的防护、放射性或电离辐射的防护,都可以用距离防护的原理来减弱危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4. 防止接近原则 使人不能落入危险、有害因素作用区域。或防止危险、有害因素进入人的操作区域。如采纳安全栅栏,冲压设备采纳双手按钮等。5. 时间防护原则 使人处于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环境中的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如对体力劳动和严重有毒有害作业实行缩短工时制度。6.屏蔽和隔离原则 屏蔽原理即在危险因素的作用范围以内设置障碍,同操作人员隔离开来,避开危险因素对人的损害。如转运、传动机械的防护罩、放射线的铅板屏蔽等。7.坚固原则 这个原理地以安全为目的,提高安全系统数,尤其在设备设计时更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例如起重设备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电机外壳等。8. 设置薄弱环节原则 这个原理与坚固原理恰巧相反,是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极限值以前,已预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终止。例如电气设备上的保险丝,锅炉、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等。9. 闭锁原则 闭锁原理就是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互相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如载人或载物的升降机,其安全门不关上就不能合闸开启,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触电。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损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工操作。11.禁止、警告和报警原则 这是以人为目标,对危险部位给人以文字、声音、颜色、光等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例如设置警示牌,写上:“此处危险,不准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