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升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平性研究

提升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平性研究_第1页
1/29
提升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平性研究_第2页
2/29
提升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平性研究_第3页
3/29
提升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平性讨论 摘 要:一个国家医疗保障水平表明其卫生费用投入总量与 GDP 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与通过比较表明,我国卫生费用投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显示政府投入比例下降,个人投入比例上升;我国卫生费用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运用聚类方法分析的结果,建国以来,中国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医疗卫生投入,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健康成果,证实了我国医疗保障取得的成绩。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见解。 关键词:医疗保障水平/卫生费用/国际比较 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进展的两个阶段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进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953 年至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公费医疗阶段,主要包括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组成部分。彼时形成的医疗保障水平较高,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也很大。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则较低,即人们收入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差,社会总医疗费用增幅巨大。如图 1显示,在公费医疗条件下,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越低,需求曲线 D1 越陡峭,医疗服务价格为 P10。其中政府支付价格为P1-P10,个人支付价格仅 P10。E1 点是公费医疗时的医疗保健市场均衡点,E0 点是政府不参加时的医疗保健市场均衡点。 从图形可以看出,公费条件下人们支付的价格降低,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大大提高了。需要说明,尽管当时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比城镇要低,但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互助合作医疗体系,基本满足需求。 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进展的第二个阶段,属于医疗保障体制改革阶段。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过渡到现在的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 80 年代末逐渐消逝。我国医疗市场又在寻找新的适度的均衡点 E2。由于医疗保障制度改变,国家对个人医疗费用补贴相对减少,“免费医疗”逐渐变为个人承担大部分医疗费用形式。由于个人支出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价格弹性增强,即消费者对医疗服务价格敏感性增加,需求曲线 D1 逐渐平缓趋近于 D0。当这个新型医疗保障市场再次平衡时,形成新的供求平衡价格 P2。均衡点 E2在 E0 与 E1 之间移动,当达到平衡点时,从宏观反映,医疗费用总支出减少,避开医疗资源浪费;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而言,个人承担费用 P2 比公费医疗时期的医疗价格P1 增长,而得到的医疗服务量却减少。现在这个新的均衡点 E2 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提升中国医疗保障水平与公平性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