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VIP免费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_第1页
1/2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_第2页
2/2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易筋经易筋经是一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中国传统功法,也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易筋经健身法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义,“筋”指筋脉。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动为主,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易筋壮骨。因此,经常练习易筋经能达到理筋舒筋强筋,健身养心的功效。历史源流相传易筋经乃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印度佛教第二十八祖,“东土”(中国)禅宗初祖达摩所创,并经僧人般刺密谛译成汉文,但目前没有文献支持这一说法。清代凌廷堪在《校礼堂文集·与程丽仲书》中认为易筋经是明朝天启年(公元1624年)由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而编创。易筋经十二式首见于明末章氏辑本,咸丰八年(1858)潘蔚将“易筋经十二势”辑入其所撰的《卫生要术》,光绪七年(1881)王祖源对《卫生要术》一书重加摹刻,,更名为《内功图说》,继而流传极广,变化亦多。在1990年出版的《达摩洗髓易筋经》中,此十二式功法又被称作“韦驮劲十二势”。有学者分析易筋经十二势动作后认为,易筋经动作多为仿效农民的各种农活姿势,演化而成的一种锻炼方法。如韦驮献杵势,效仿农民用木杵舂米的动作;韦驮献杵第三势,效仿担粮动作;韦驮献杵第二势,则是效仿净粮动作;再如倒拽九牛尾势,是效仿牵牛拉粮之动作;工尾势,则是躬身收粮之动作等等。有佛家练功者,将其内容用禅宗的语言来代替,并借托达摩所创,故又有“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之说。易筋经锻炼机理筋是人体重要的软组织,是联络关节之间的一种坚韧组织,即肌腱,它沟通里外、维系脏腑,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筋乃人身经络之外,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人的筋有弛、挛、靡、弱、缩、壮、舒、劲、和等种种情形。筋壮则强,舒则长,劲则刚,和则康,拥有健康的筋就会拥有健康的肌体。筋弛则病,挛则瘦,靡则痿,弱则懈,缩则亡,筋的病变会导致机体多种疾病。易筋经之“易”,可以解释为改变或变换,据易筋经之旨意,此处可延伸为增强、修复之意。“易筋”就是把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从而将痿弱的“筋”修复成强壮的“筋”,并且延缓“筋”的衰弱。“经”则是指方法。易筋经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身、调息、调心的锻炼,修复、增强经筋机能,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培育正气的目的。易筋经训练要点易筋经十二势练习中强调调身、调息和调心,锻炼过程中要求达到气盈力健骨劲膜坚,刚中有柔,柔中有刚,静中求动,动中含静,意力统一的境界。易筋经锻炼时,既不能按图索骥,空摆架势,也不可随心所欲,改变程式。应以意领气,意守丹田。做到松、静、自然、舒适。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功的时间、次数、姿势的选择及动作的强度等都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一般以练功后微微出汗为宜。衣服要宽松适度,以免妨碍锻炼和出汗着凉。易筋经十二势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