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说明指导书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参赛作品多功能救灾背包设计说明书设计者:杨凯,徐超,张恩,吴刚亮,杨飞指导老师:朱育权,万宏强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学院2025 年 10 月多功能救灾背包设计者:杨凯,徐超,张恩,吴刚亮,杨飞指导老师:朱育权,万宏强(西安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32)摘要:以便捷、有用、高效的解决救灾过程中的运输、医疗救治、住宿、饮食问题的设备为讨论对象。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四折叠框架结构,再巧妙地配以折叠帆布和帐篷,便制成了一种可运输物资又可变为担架、帐篷的背包。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功能实现效果良好。关键词:背包;担架;帐篷;多功能;救援避难作品内容简介本作品跟据本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主旨要求而设计,属于“救援、避难类机械”。此背包主体为金属框架结构,宽 50cm,厚 30cm,高 70cm,净重 8kg。背包状态可用来运送物资。卸下物品后开启侧连接机构,展开背包变为担架,担架长 200cm,宽 50cm。翻转担架并开启开合装置,揭开粘扣,向两侧拉开担架,拉出帐篷与担架布面结合,再由折叠杆撑起即变为帐篷,底面边长 2m×,高 145cm,可容纳三人居住。此背包设计容量 90L,内装供三人三天使用的食物,饮用水及药品。再放入轻薄的防潮垫和三个睡袋以结合帐篷使用。这样每个背包就可解决三个人灾后三天内的基本生存问题,还可用担架将受伤严重的人抬出至附近的基站救治。联系人:万宏强联系电话:EMAIL:1 研制背景及意义在像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这类自然灾害发生时,由于道路损毁、大型救援设备数量不足,都会造成很多民众被困重灾区。短期内面临没有食物、饮用水、药品以及住所等问题 。没有大型设备的帮助,到达灾区外围的士兵往往没有高效的救援方法,而是以人力一次又一次的向灾区运送单一物资,很难满足灾民短期生存的多种需求。对于这类自然灾害救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考虑如下几点:1)运送的物资应当具有集成性,以便于之前的统一生产、调配与运输;2)送入灾区的设备应当尽可能多的解决灾民所面临的各种基本困难,如温饱、住宿以及医疗救治问题;3)送入灾区的设备除了消耗品外可以反复再利用。此多功能救灾背包旨在解决灾难刚过,大型救援设备到来前的几天内灾民面临的各种基本困难。它平常可大批量库存,当灾难发生,有民众被困且短时间无法解救时,可将食物和饮用水、医药用品、三个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