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1)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中国文学(1)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伟大文化遗产,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并使其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血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当以继承此遗产为己任,当以传承此血脉为伟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开设,正是为培养中国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承者,使我民族日新月新,卓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对《中国文学史》及《历代文学作品选》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及代表作品,熟悉中国文学史中主要的文学流派及文学思潮,厘清各种文学体裁发生发展规律及创作的基本要求,并懂得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及审美方法来理解及赏析中国古代文学。二、教学任务1、教育学生珍视古代文学遗产,把这份遗产看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2、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3、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4、能运用文艺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把握重要作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作品。三、模块与章节本课程共包括了二十章,共31学时。第一篇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共1学时)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第二节古代神话第二章诗经(共3学时)第一节关于诗经第二节国风第三节雅、颂第四节诗经的艺术成就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共3学时)第一节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第二节春秋》和《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第五节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共4学时)第一节先秦诸子散文概说第二节《论语》及孔子生平第三节《墨子》第四节《孟子》第五节《庄子》第六节《荀子》第七节《韩非子》第五章楚辞(共2学时)第一节楚辞的名称和来源第二节屈原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六节宋玉第二篇秦汉文学第一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共1学时)第一节秦代文学第二节贾谊和汉代散文第二章两汉辞赋(共1学时)第一节两汉辞赋发展的四个时期第二节汉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共3学时)第一节司马迁的家世、生平和思想第二节《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四节《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四章汉代乐府民歌(共1学时)第一节关于乐府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第四节孔雀东南飞第五节汉乐府民歌的影响第五章班固《汉书》及东汉散文(共1学时)第一节班固生平第二节《汉书》第六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共1学时)第一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二节东汉文人五言诗第三节古诗十九首第三篇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共2学时)第一节曹操第二节曹丕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第四节曹植第二章正始文学(共1学时)第一节正始文学的背景和特点第二节阮籍第三节嵇康第三章两晋文学(共1学时)第一节晋代注明诗人:傅云、张华第二节太康、元康诗人:陆机、潘岳、张协第三节左思、刘坤、郭璞第四章陶渊明(共1学时)第一节陶渊明的时代与生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辞赋及其他作品第五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共1学时)第一节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概况第二节南朝乐府民歌第三节北朝乐府民歌第十六章元嘉文学(共1学时)第一节元嘉诗风的新变第二节谢灵运和山水诗第三节颜延之第四节鲍照第七章永明与梁陈文学(共1学时)第一节周、沈约发现声律论颙第二节沈约第三节谢的生平和山水诗的创作朓第四节“永明体”即新体诗的特点第五节梁陈诗人和宫体诗第八章北朝文学(共1学时)第一节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辞赋第三节北朝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和文学理论(共1学时)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文学批评四、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1、先秦文学本部分内容主要学习早期歌谣与远古神话、《诗经》、先秦史传文学、诸子百家、《楚辞》等几部分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文学的源头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2、秦汉文学本部分内容主要学习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