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随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和谐矿区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公共场所活动与日俱增。公共场所具备面积大、人员集中、易燃可燃物质多、电气设备多、火灾危险性大的特点,强抓活动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对于 HSE 管理具备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个是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先天性火灾隐患。装修采纳木质材料、塑料、油漆等烟量大、毒性大的可燃材料,增加了活动场所的火灾荷载,致使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降低,一旦发生火灾必定会造成火灾蔓延快速,过火面积增大,火灾损失无法估量。第二个是电气线路敷设不法律规范,违章用火、用电现象隐患。公共场所由于具备人员密集、人员流动量大,设置有大量照明、通讯、音响等电气设备,临时线路较多,一旦电气线路的安装、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电气线路发热、绝缘层老化、短路、过负荷等而引发火灾。三是消防设施配置、管理、维护不善。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与配置场所不符或过期使用,部分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符合要求,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维护不当。设备损坏、老化严重,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实施自救。四是防火分区不严,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数量少。不按《建筑设计防火法律规范》设置防火分区,在建设之初,常常突破分区面积标准或为满足分区面积要求,只简单的以面积数字上满足法律规范要求,没有具体考虑其他因素对疏散的影响,安全通道堵塞、占用、安全出口数量少是公共场所普遍存在的最为严重、最为突出的问题。五是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履行消防管理责任不够积极,宣传等工作不够主动;主体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设施不配套,自动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消防值班检查制度形同虚设,员工不懂得消防安全知识,不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群众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群众义务消防名存实亡,消防宣贯教育效果欠佳,整体抵御火灾能力较弱。 二、 公共场所的火灾防范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确立 HSE 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明确公共场所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并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主管负责人和专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