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2013 年高中历史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2 人民版必修 13、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跟踪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所给信息“制耒耜,教民农作”得出与农业有关,因此答案为 C。【答案】C。知识点 2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农耕方式的变化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采用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 (3)汉代:铁制农具数量增多,牛耕技术得到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等耕作技术得到推广。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对农业耕作技术的评价(1)进步性: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小农户个体经营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跟踪 2】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 原有土地。”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① 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② 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③ 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④ 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① B.②③ C. ③ D.④【解析】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由公有向私有过渡的历程。在封建社会一定时期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国有制度,由“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等关键词可以判断,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北魏至唐前期的均田制,这一制度出现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有力地说明地主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它不触动地主的土地,又缓和了因土地兼并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答案:C知识点 3 贫者无立锥之地 1.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 (1)商周时代:实行的井田制,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生声资料——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的土地较少。 (3)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