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 2013 年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学案2 人民版必修 3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材料阅读分析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儒学发展内容进行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罢黜百家局面形成原因及影响[课前预习]“焚书坑儒”批判目的: 经过:“焚书坑儒”所焚的书主要有 、 、 等。结果: 。影响: 预习思考: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焚书坑儒的导火线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① 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 治体制大体定型。②以 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③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 思想。④汉武帝初年,起用 之士,并向其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① 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 ,实践 ,推行教化,养士求贤等。② 董仲舒的“ ”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③ 汉武帝时代,完成了 、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 的转变。(3)评价:(1)确立了 思想的统治地位(2)结束 平等竞争的局面(即 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4)开始重视 、 、 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三、太学的出现(1)性质:国家培养 人才的官立学校。(2)意义:(1)对教育: (2)对社会风气: (3)对统治基础: (4)对政坛: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特点、内容: 2.影响:① 政治:有利于 ② 社会风气: ③ 选官方式: ④ 官员素质: ⑤ 消积: 预习思考: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哪些变化?科举制从隋到明清有哪些变化?[课堂探究] 儒学在秦、汉时期的不同地位阅读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