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必修 2一、农业的起源(一)概况1、起源:约一万年前,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地域分布:①黄河流域,粟麦,半坡;②长江流域,水稻,河姆渡。3、基础: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的出现。4、农作物:培植粟、水稻,逐渐出现“五谷”。5、家畜饲养:“六畜”、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并存发展。(二)特点:1、地理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南稻北粟;2、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一)农业生产工具(农具、灌溉工具)的发展项目原始农业商周春秋西汉唐朝材料木石骨木石骨蚌少量青铜铁农具铁农具铁农具形状耒耜耒耜犁犁壁(推广)曲辕犁,筒车动力人力人力牛(畜力)曹魏翻车人力水力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简单协作千耦齐耘大规模简单协作铁犁牛耕个体农耕铁犁牛耕个体农耕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生产模式简单粗放简单粗放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精耕细作(二)影响: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水利工程 1、春秋:楚相孙叔敖修芍陂2、战国:(1)秦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2)秦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3、西汉:(1)西域:坎儿井(2)漕渠、白渠,大规模治河工程(王景治理黄河)四、耕作方式1、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齐耘”2、春秋:个体农耕,铁犁牛耕(1)原因:①生产工具(铁犁)和耕作技术(牛耕)进步(根本);②私有土地出现。 (2)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评价:①是什么?特点+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②积极: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稳定生活,有积极性;社会稳定的基础。③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模式; 2、精耕细作日臻完善的农业生产模式;3、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六、“精耕细作”的含义它是人们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高度对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生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指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七、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① 生产关系的调整; ②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③民族、各地区、中外之间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