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1.1 命题(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能记住并理解命题的概念; 2、会运用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p,则 q”的形式; 3、体验命题在数学活动中的应用。【学习重点与难点】理解并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教材 P2—P4 页内容,对概念、关键词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3、熟记有关命题的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预习案一、问题导学 1、语句“是无理数吗?”是不是命题? 2、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二、知识梳理1.命题的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 叫做命题.2. 命题的真假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 ,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 .3. 命题的结构形式命题的一般形式为“若 p 则 q”,也可写成“如果 p 那么 q”,“只要 p 就有 q”等形式。其中命题中得到 P 叫做命题的 ,q 叫做命题的 。三、预习自测1、下列句子或式子是命题的有( )语文和数学;②;③;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必平行吗?⑤一个数不是合数就是质数;⑥把门关上。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4>3; (2)两个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3)若直线 a//b,则直线 a 与直线 b 没有公共点; (4)6 能被 4 整除。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 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若是命题,则判断其真假。(1)12 是 4 和 3 的公约数;(2)相似三角形的边不一定相等;(3)若是无理数,则是无理数;1我的疑惑: 我的收获: (4)能被 3 整除的数一定能被 6 整除;(5)明天会下雨吗?(6)。思路小结: 探究 2、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3)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思路小结: 探究 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p 则 q”的形式,并判断命题的真假。(1)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思路小结: 二、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 2、典型方法: 3、重点问题解决: 训练案一、课中检测与训练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是无理数 B.1+1>2 C.奇数的平方仍是奇数 D.连接 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