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本课知识预览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总体小康在微观和宏观方面的表现;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经济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总体小康在微观和宏观方面的表现及存在的不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及经济目标;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重难点指引】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一、课前预习 1.总体小康的特点:______ 、______ 、______ 的小康2.要实现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增强发展的_______,努力实现经济__________,全面改善人民生活。(2)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课前预习答案1.低水平 不全面 发展很不平衡2.协调性 又好又快 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二、易错易混知识点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区 别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 准低 标 准 , 人 均 GDP 只 有较高标准,人均 GDP 超过 3000 美元800 多美元全面程度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不全面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程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比2000 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