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理念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2005 年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后,引起了海内外广泛的关注和积极回应。中国国际关系学界也出现了研究“和谐世界”的热潮,涌现出了不少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探讨和谐世界理念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外交战略的意义;二是讨论如何落实和谐世界理念的相应主张,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在讨论如何落实相应主张时,有学者提出,“和谐世界概念很好>>但要形成理论,特别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难度较大。” 笔者以为,要克服“和谐世界”形成指导性理论的困难,首先需要中国国际关系学者深入研究这一思想主张背后的学理问题,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论证和谐世界理念必要性和正确性的层面。只有这样国际关系学界的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丰富和落实和谐思想奠定学理基础。本文将沿着这一线索展开,集中探讨和谐世界理念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哪些重要问题。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主要内容 2005 年 9 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首脑会议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和谐世界”理念,具体包括四点内容:一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二是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三是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四是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概括而言,和谐世界理念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和谐世界的具体含义和实现途径;二是中国如何发挥作用建设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理念认为,和谐世界的核心特征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具体而言,首先,和谐世界意味着共同安全,而实现共同安全的途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更新安全观念,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二是建立有效的集体安全制度,强化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制度核心的重要地位;三是加强安全合作,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其次,和谐世界意味着共同繁荣。实现共同繁荣的主要方法是加快发展,以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贸易、金融、能源体制,而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要担负更大的责任,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要联合起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再次,和谐世界意味着相互包容。要实现相互包容,各国就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中国能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一是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