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想与现实疏离

理想与现实疏离_第1页
1/15
理想与现实疏离_第2页
2/15
理想与现实疏离_第3页
3/15
理想与现实疏离 梁实秋曾说过:“人文主义者不信‘进步的观念’可以应用在文学史上,更不信在人类生活上可以找出什么‘历史哲学’。人文主义者崇拜至善至美,文学标准是理想的。”③人文主义者首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一个救亡图存的时代宣扬人文主义,就体现了梁实的理想性。梁实秋文学批判的理想是—追求至善至美的文学批判,但是人性论的理论批判不可能在“美”与“善”的问题上不偏不倚,必定要倾向于道德的善。论文百事通虽然梁实秋的伦理批判不同于儒家道德说教,但是它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而忽略了文学本质的审美因素。作为文学批判,审美的因素无疑是重要的,它涵盖了文学批判的本质因素,是一种审美感受和推断活动,它以一定的欣赏为基础,从具体的审美感受出发解读与领悟作品,并由此对作家作品做出相应的审美推断。而梁实秋几乎是忽视审美的价值的,因为在他的观念里,道德价值无疑是更重要的。他说:“美在文学里的地位是这样的:他随时能给人一点‘美感’,给人一点满足,但并不能令读者至此而止;因为这一点满足是很有限的,远不如音乐与图画,这一点点的美感只能提起读者的兴趣去做更深刻更严肃的追求。”①而这“更深刻更严肃的追求”就是对伦理道德的追求。在重“善”轻“美”的观念的驱动下,梁实秋还批判了前期制造社的文学观,制造社成员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把艺术视点从现实社会转向内心世界,不承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而排斥文艺的功利主义。但在梁实秋的文学批判中,他从来没有把制造社这一时期的主张当作某一种独具特色的思潮看待,而是把它和受西方颓废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等影响而产生的文学流派一齐划入“缺乏严重人生意味的东西”这个大圈子中,也就是从文学价值观上把它们混同为一类。在他看来,这类文学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把文学当作纯粹的艺术”,受这种文学价值观影响,许多人把文学当作了娱乐消谴,有些人则钻进美学的象牙塔,是没有意义的。梁实秋把美学仅仅是当作形式和娱乐消遣的活动,而忽视了美学作为人类的精神追求的价值本质。正是难以平衡这种文学批判中“道德”和“审美”的因素,梁实秋的人性与审美之间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企图传承白璧德的善恶二元批判体系,强调文学批判中的道德因素,在具体的批判过程中,也试图在“善”与“美”二元中兼顾,但是由于他过度强调了道德一元的重要性,无疑削弱了审美的价值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理想与现实疏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