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实验容于课堂——边教边实验教学法 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它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演示实验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边学边实验是一种高效轻负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可以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而解决。其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桥梁。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 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 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 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 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