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师:【教学内容分析】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物理模型,也是最简单的模型,对质点概念的形成以及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是初步的.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又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所以本教学设计是逐步展开的.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在教学中创设多样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质点的概念;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且通过去除次要的条件与因素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二是合作探究引入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参考系和坐标系,然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让学生了解信息,拓展视野.【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质点二.科学思维:科学地描述问题并进行简化三.科学探究:物理建模中的问题分析并简化问题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学习者特征分析】1.知识层面:学生在初二就已经学过运动的相对性和参考物,因此只用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和拓展出参考系就好。因此对于学生唯一全新的概念就是一个高中物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理想模型。2.能力层面:初中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于物理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表层的现象,均是以实物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而抽象能力和建模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因此这个时候学习质点这个理想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高中的思维领域。【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讲述法、启发法2.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质点、质点系、参考系2.教学难点:质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如何描述机械运动?不冋的人对机械运功的描述方法是不一样的,诗人用气势磅礴描述大河中的水流,用矫捷如燕描述滑冰运动员轻盈的舞姿;画家用弯曲的树干旁几个线条来表示风。那么科学家应该是怎样去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的呢?(可量化、精确)提出问题:如何 用 科 学 的 语言描述运动。思考问题(二)新课教学一、物体和质点【教师演示 1】教师将漂亮的竹蜻蜓双手一搓,竹蜻蜓便飞到同学们中间.提出问题竹蜻蜓的运动跟羽毛的运动一样吗?它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合作讨论得到结果:既有向前的飞行,又有自身的转动.类似的运动还有很多,雄鹰拍打着翅膀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等等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描述以上物体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很困难的。(竹蜻蜓的身体在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