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2、课程代码:303008080008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部各专业(本科)5、课程学时:48(40+8)6、学分:37、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8、开课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9、开课学期:2009-2010 学年下学期(春季)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管理类类及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研究宏观经济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准确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所需掌握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总量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掌握主要宏观经济原理。所需掌握的原理包括:GDP 的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菲利浦斯曲线等。2、理解:主要的宏观经济问题,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3、了解:懂得如何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引导学生形成对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实例计算、习题讨论、课堂讨论、自学等方2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计算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人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重要术语用英文单词标注。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等。学会初步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当今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