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总结,并引出新课内容.二、新课引入: 1、通过对初中学过的单个力产生的效果,与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点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时出示教学图片,如:两个人抬水、拉纤或拔河的图片.(图片可以参见多媒体素材中的图形图像) 2、提问 1:已知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F1、F2 的大小分别为 50N、80N,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教师讲解时注意强调:‘描述力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大小和方向,体现力的矢量性’) 3、提问 2、进一步在问题 1 的基础上提问,若 F1、F2 的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 物体受几个力共同作用,我们可以用一个力代替这几个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已知几个力,求它们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指明: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问 3、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样? 教师出示投影和图片:两个学生抬水对比一个同学抬水,让学生考虑:一个力的效果与两个力的效果相同,考虑一下是否“合力总比分力大”? 5、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参考多媒体素材中的视频文件); 演示 1:将橡皮筋固定在 A 点,演示用两个力 F1、F2 拉动橡皮筋到 O 点,再演示用 F 力将橡皮筋拉到 O 点,对比两次演示结果,运用力的图示法将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边性法则,在实验前,教师可以设计 F1、F2 的大小为 3N 和 4N,两个力的夹角为 90 度,这样数学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会发现 F1、F2 和 F 的关系满足勾股定理,进而得到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教师总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作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6、学生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性定则(可以参考多媒体资料中的视频试验):用心 爱心 专心试验器具:一块方木板,八开白纸两张,大头钉若干,弹簧秤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