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及答案(三)高考模题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及答案(三)高考模题_第1页
1/5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及答案(三)高考模题_第2页
2/5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及答案(三)高考模题_第3页
3/5
202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及答案(三)高考模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予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是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中。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大批士人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其实南朝人也如此。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涉及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大关键。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中国南方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战略时间。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中,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所谓江南文化,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北来的,发源于洛阳而以侨民为代表,是被带到江南的文化,也是中原移民文化。如谢道韫祖籍河南,是谢家的第三代侨民,她的作品自然归在南方文学里,但她继承的其实是在北方就已形成的强大的家族文学传统。二是南方人向由政治中心迁来的大批北方人学习的结果,几代以后便渐渐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卷及答案(三)高考模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