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实现公司岗位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一些具有关键、特殊性的岗位进行管理达到公司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产品的关键工序定义、识别、管理和培训等工作。3、术语和定义3.1 关键工序:3.1.1 指具有关键质量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3.1.2 加工复杂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的工序。3.2 工序质量控制点:指制造现场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经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进行重点检测、检验、控制和关注的点。4、职责4.1 技术(工艺)部负责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识别和设立,提供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负责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及工艺文件,并做好关键工序过程能力分析。4.2 品质部负责关键工序的识别和鉴定,负责关键工序计量器具的管控及对各关键工序的日常监督检查,并做好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和归档工作。4.3 制造部负责各个关键工序的设备、工装重点控制与管理,做好各自关键工序的现场控制与管理,并做好日常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4.4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的安排、培训老师的选拔、培训资料归档、人员的考核、上岗证(参考附件 3)的颁发、上岗证的回收以及关键工序相关信息汇总备案。4.5 各部门根据上述关键工序明细表,明确本部门从事关键的人员,并负责本部门关键工序岗位人员的动态管理,当本部门关键工序岗位人员发生以下情形时,需及时向人力资源部提出培训需求,以保证在岗人员的技能符合关键工序岗位任职要求:4.5.1 当工序人员长时间请假或长时间未接触本关键工序,间隔时间在 180 天以上(含);4.5.2 在岗人员发生岗位异动,有新员工接任工作,须对新员工进行培训;4.5.3 在岗人员转岗至另一个关键工序岗位,需要进行上岗位培训;4.5.4 关键工序任职要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5、管理内容和方法 5.1 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5.1.1 国家和行业的标准。5.1.2 设计文件规定的某些关键特性、重要特性所形成的工序。5.1.3 产品生产工艺难度大、复杂的工序。5.1.4 效率低、合格率低的工序。5.1.5 产品质量不能通过监视和测量完全验证的工序。5.1.6 产品质量需经过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到的工序。5.2 关键工序的确定程序5.2.1 关键工序由技术(工艺)部的工程师依据关键工序的确定原则和生产实际条件进行确定。5.2.2 随着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