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育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一)本文抒写的内容,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相去甚远,因此教学前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本文在主题的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用心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可考虑播放音乐,历史短片作铺垫、补充。 (三)语言酷热、感情丰沛,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老师在示范朗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采纳多种形式的朗读,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字词的积累。 2、查找有关“九●一八”事变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 斑斓的色彩,丰饶的物品,好一片奇妙的东北大地!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去感受一下那方奇妙的热土!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质疑,老师简单板书学生的疑问。) 二、抽查预习: 积累本课词语(ppt 出示): 炽痛、嗥鸣、斑斓、谰语 亘古、镐头、污秽、默契 三、研习新课: (一)一读,知内容: 老师配乐表情朗读课文,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圈点勾画,并思考:这是什么样的土地? 成果展示:(ppt 出示两个描写性的语段)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美丽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离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