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别的格式及韵律。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我为大家编写的《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渔歌子》古诗教学设计 1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 23 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会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会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会《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A 类(基础目标) 认识 4 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B 类(核心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3、C 类(延伸目标) 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三、预习作业 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 四、教学过程 (一)忆主题、酝诗情。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乡村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这种悠闲舒适、与世无争的特点,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这样。我们学会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呢? 2、是啊,乡村生活是翁卷笔下"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笔下"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乡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