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 下面是有我我分享的《登上地球之巅》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3、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究自然神秘的豪情壮志。 导学重点 难点 1、梳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我的优秀品行。 2、品味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导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峰巅( ) biān( )骨 崔巍( ) bng( )发 滞留( ) zh( )息 p f( ) 养精 x( )锐 缭绕( ) lǚ( )践 耸立( ) 斩钉截( )铁 缭绕(lio rǎo) 回环旋转。缭与潦有别。 颤抖(chn dǒu) 哆嗦,发抖。颤是多音字。 滞留(zh) 停留不动。 窒(zh)息 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其他气体过多,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匍匐(p f) 爬行。 轮廓(ln ku)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养精蓄锐(x ru) 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斩(zhǎn )钉截(ji) 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背景材料 1960 年 3 月 19 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 5120 米的珠峰下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里,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 214 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 5 月 2 日,登山队开始了对被人称为 8000 米以上高度的死亡地带的征服,第二天晚上,他们战胜了被认为不可征服的第二台阶,登上了 8600 米的高度 5 月 24 日上午,登顶的总攻终于打响,四名精选的队员从 8500米的高度开始了对珠峰的冲刺。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节选的。 3、文章脉络 在艰难的登顶过程中,作者抓住了年轻的队员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探究精神来描写。写作思路是:出发登山过第二台阶继续前进刘连满同志留守三位队员向顶峰冲击,胜利登顶。 二、课堂自主、合作、探究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复述这一个激动人心的过程。 (1)5 月 24 日 9 时 30 分,海拔 8500 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出发。 (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他们冒着严寒,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用了五个多小时。 (3)天渐黑,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