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_第1页
1/19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_第2页
2/19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_第3页
3/19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通过写景、定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3.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体会自然风光、名胜佳处各具独特美景。 教学设想 1.《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夤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引导学生体会诗篇叙述故事始末、记叙人物语言的表现力量,体会诗篇的社会意义和融合于叙述之中的诗人的感情。 2.其余四首诗都属抒情诗的范畴。这四首诗分别以恰当写作方法写景、写物,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抒发了诗人特定的感情,引导学生体会各首诗具体描写的表现力量,体会诗人的感情。 本课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石壕吏》,一课时;《敕勒歌》、《秋浦歌》,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差吏夤夜捉人的凶残,老妇形象的凄苦,她家遭遇的悲惨,诗篇社会意义的深刻,诗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赞美古代巾帼英雄的《木兰诗》,引出将教学的反映战乱中人民苦难的《石壕吏》(板书诗题)。 2.结合注释①简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9)。当时唐军 60 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和人民一起负荷着时代的痛苦,思想感情和人民贴得更紧。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战乱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4.指定学生一人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 (1)指定学生朗读第 1 段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段。 ① 第 1 段第一句在诗篇中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暮投石壕村”,由诗人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故事的始末(板书:目击耳闻)。 ② 哪一句是关键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石壕吏》《敕勒歌》《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田子方》《钱塘湖春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