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编写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进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纳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老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加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地读、说、悟,老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沟通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 新课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爱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日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沟通编写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