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体会_第1页
1/4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体会_第2页
2/4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体会_第3页
3/4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一、 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提倡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老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推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损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怀爱护。老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作为现代的老师,更应多教给学生一些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些理想、道德、情操。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让每个学生受益 “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老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育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老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老师的主观意图,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进展。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阐述“教学合一”理论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假如只“教”,学生只是做个“书呆子”、像一个口袋,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当今,素养教育主张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的社会职能必须体现出“引导”这个特点来。老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陶行知教育文集》读书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