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狄更斯》阅读答案 雾都孤儿狄更斯 黄薇 这位公认的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作家,将在 2 月 7 日迎来 200 周年诞辰,在英国人心目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狄更斯作为在当时就极受大众喜爱的畅销书作家,身后又享受着文学史上的崇高荣誉,在俗在雅都斐然出众,可谓时代的宠儿。作家茨威格曾为狄更斯写过传记,他认为莎士比亚代表了伊丽莎白时代的强音英雄的英国的化身,而狄更斯则是维多利亚时代资产阶级的英国的象征,是他那个世纪里内心意图与时代的精神需要完全相符的、惟一的伟大作家。 对狄更斯来说,少年时代不堪回首,如同他在《雾都孤儿》等小说中所描写的那些底层孩子,充满苦难与屈辱。这也是他一遍遍书写这一题材、并能刻画得入木三分的原因。1812 年 2 月 7 日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部军需处的职员,待遇优厚,但他的挥霍和糊涂的头脑常使这个家庭陷于拮据。约翰.狄更斯也是他后来小说中那些不称职的父亲和不中用绅士的原型。 童年时,家里还有一间父亲的图书室,收藏了不少好书,狄更斯在这里饱尝读书之乐。但无忧无虑的童年仿佛稍纵即逝。为躲避债务,狄更斯一家开始不停地搬家,5 岁时全家搬到占丹,尔后 10岁时又搬到伦敦。这样的情形进展到 1824 年,父亲终因欠债锒铛入狱。那时的英国有一种债务人监狱的制度,一个人如无力还债就有可能被监禁于此,直至还清债务,期间全家都得作陪入住监狱。父母带着家里最小的孩子住进伦敦马萨尔席监狱,而 12 岁的狄更斯则被送到伦敦华莱士鞋油厂当学徒,和满地板跑的老鼠、小混混般的孩子挤在一起,每天工作 10 个小时以上与成年人实则无异,且食宿奇差无比,薪酬极低。 许多年后狄更斯回忆: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悲伤和屈辱。我真想牺牲一切假如我还有什么可以牺牲的话只要我能进入任何一所学校即使成年后,狄更斯只要经过伦敦那家工厂的原址,仍会忍不住泪水四溢。他成名之后,对这段经历缄口不谈,就连最亲近的妻儿都一无所知,他一直保密到去世的前一年。 两年后,狄更斯的父亲才从监狱里放出来,当他得知儿子在鞋油厂的悲惨遭遇时震惊了。家境稍稍改善,狄更斯理应可以重返学校,母亲却希望他继续做工,我永远不能忘记,母亲当年要急着把我重新送到那个地方去,这使得狄更斯此后一生都不原谅她。最终父亲的意见占了上风,他得以告辞这段暗无天日的时间。 狄更斯无疑是维多利亚时代一位冷峻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