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 一、课型:综合型音乐鉴赏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源于非洲本土的黑人歌舞音乐特点; (2)能力目标:非洲黑人歌舞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艺术的联系; (3)情感目标:增强对黑人非洲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性认识。 三、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育兴趣爱好。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推断、制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同时把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2.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性进展。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培育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对于有特别爱好的学生提供进展个性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进展需要。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制造意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设计环节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制造意识,淡化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注重艺术实践,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设定生动有趣的制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等,进展学生想象力,进行音乐实践制造。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教材每五单元第十一节的内容,通过欣赏非洲有代表性的歌舞音乐、非洲鼓乐等,使学生初步了解源于非洲本土的音乐概况,了解非洲歌舞音乐风格特征以及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拓展教材”,是我设计《非洲歌舞音乐》这节课的核心,倾听原始音乐、分析歌舞音乐、触摸非洲艺术……将课堂设计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享受。培育学生热爱非洲,尽情享受原始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培育对音乐的审美情感,也培育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制造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究意识,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本课题材,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学生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进展,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养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六、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欣赏、参加、创作、表演非洲歌舞,以及编写、制作有关非洲的面具等艺术形式,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其黑非洲歌舞音乐风格特点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