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备课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语言表达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语言深刻反映和记录了民族的文化风貌,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对语言的意义和形式产生影响。了解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不但可以从汉语现象透视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义,也能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语的特点。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民以食为天”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讨论汉语中跟“吃”有关的词语,认识语言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点。一、课堂活动步骤(1)挑挑“吃”。请学生逐一朗读文段,挑出描写性的句子。根据课文的指导,摘录和“吃”有关的文字,包括“吃”的食品、“吃”的动作、“吃”的状态等等。(2)谈谈“吃”。讨论跟“吃”有关的描写。比如“姜是老的辣”比喻年纪大的人经验丰富;“蒜头鼻子”形容鼻子像蒜头的形状;“富得流油”比喻非常富裕;“醋坛子”比喻嫉妒心极强的女性;“嚼舌”一般指言语杂碎而且惹人讨厌;而“淡”这种若有若无的味道,可以用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或者经历。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和“吃”有关的表达换成一般的描写,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找找“吃”。请学生再找一些其他的跟“吃”有关的词语,包括用来描写人物形象的,也可以是描写其他事物的,解释它们的意义,分析这些词语的使用情况。二、相关知识补充这个课堂活动是从饮食和人物形象的关联这个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国的“吃”举世闻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人们对“吃、喝”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可以信手拈来,加以引申或比喻。汉语中与“吃”有关的词语和用法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例如:“油嘴滑舌”表示说话油滑;“茶壶里煮饺子”表示心里有数;“鸡蛋里挑骨头”表示故意找毛病;“小菜一碟”表示轻而易举;“乱成一锅粥”表示十分混乱;“泡汤了”表示事情失败了;“半瓶子醋”表示一知半解;“露馅”表示阴谋败露;“包子有馅不在褶上”表示有真本事不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表示心太急办不好事,等等。2.2 补充课堂活动●“历史的巧合”公元前 200 年前后,项羽率五万楚军救援被秦将章邯围攻的巨鹿。他统帅军队火烧营垒,只携带了三天的干粮,渡河后把船沉入河底,以此向士卒表示要决一死战的意志。这之后的公元前 49 年,在遥远的欧洲,凯撒大帝率部队渡庐比根河时,下令焚舟,以示其不获胜毋宁死的决心。历史的巧合也带来了语言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