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专题七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

高中语文 专题七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1页
1/14
高中语文 专题七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2页
2/14
高中语文 专题七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_第3页
3/14
教战守策 走近作者苏轼(见《留侯论》)相关背景北宋嘉祐六年(1061),26 岁的苏轼参加了“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司马光等人任考官,在秘阁考了六篇论文;随后宋仁宗又亲临崇政殿,御试制科策问,苏轼以如椽之笔,大胆针砭时弊,撰写了包括本文在内的一系列适合世用的政论文,由衷希望宋仁宗能够虚心采纳,“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成为宋朝边疆的严重威胁,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然而宋朝的国力薄弱,执政者的怯于外敌和唯图苟安,则又为历代所少见。对于日益深化的民族矛盾和边防危机,许多正视现实的文人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担忧。苏轼之父苏洵写出名作《六国论》,借论史讽喻现实,抨击朝廷的赂敌政策;又在《审敌》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屈己求和表面上是求得了“息民”,其实质却只能是“残民”。苏轼的《教战守策》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赂敌息民的危害,并倡言教民习武、能战能守和加强战备。文意感知文章针对当时国内习于安逸的状况,申述教民讲武的好处;并预测战争不可避免的危险形势,建议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思维导图一、通假字1.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同“现”,译为“表现,呈现”2.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同“钝”,译为“不锋利”3.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同“逸”,译为“安逸”4.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同“猝”,译为“忽然”5.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 同“凌”,译为“侵犯,欺侮”二、古今异义1.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古义:是投入、献身今义:是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也指这一情况所决定的身份2.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古义:“ 用来 ……” ,是助词 “ 所 ” 与介词 “ 以 ” 的组合 今义:是一个连词,表结果3.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古义:是指按照军法部署办事今义:指军队的法律处置三、一词多义1.至2.至于3.渐4.之5.以6.于7.其8.而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一天天地② 四方之民,兽奔鸟窜 像兽一样像鸟一样③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 每年,年年(2)名词作动词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刮风下雨2.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轻霜露而狎风雨轻视(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 使 …… 安定 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专题七 第22课 教战守策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苏教版高中《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