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题: 报任安书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 3.感受司马迁逆境中发愤的高尚人格和他的生死观。 4.体会本文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 个性备课部分 一、学生自学第三部分(第 5-6 节) 1、学生朗读第 5、6 节, 2、疏通文意,积累、掌握重点词句。 3、预习检测 (1)指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 (2)指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故述往事,思来者 (3).指出加点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乃赋《离骚》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5)翻译句子: 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②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③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④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集体备课部分(学生活动部分) 个性备课部分 装订线 4.思考问题: (1)在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了许多“名人”,意在说明什么? (2)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3)课文题目《报任安书》,但是 3-6 四节文字内容上主要表述自己的心迹,似与“推贤进士”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胜:尽。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C.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看见。 D.略考其行事 考:考证。 2.下列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 余生的看法。 课后作业:1、完成《古诗文学习指导》P92—94 2、诵读课文 课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