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背景设定在 2075 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希望大家喜爱!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 1 昨日,爸爸带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这是一部中国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来太阳急速膨胀,会吞噬地球,人类被迫在赤道附近装上推动器,由空间站引导,带着地球离开银河系,经过 2500 年,去到新家园。可是在中途,由于几台推动器没了燃料,导致 7 天后地球将与木星发生撞击。为了生存,人类有了大胆的想法,他们凭借推动器,点燃了木星,逃离了危难,继续征程…… “太雄伟了!”在走出影院时,我不禁感叹。在过去两个小时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亲身游历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满高科技的空间站,庞大的推射器,一片废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出现,杂而不乱。虽然整个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时间里,但丝毫不影响此刻的我们细细品味。 期望是什么?我在电影中找到了答案。电影中,应对着地球、木星相撞这一事实,无数人无望了,他们有些低头不语,有些唉声叹气,还有些哀声痛哭……可是,他们的行动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有一小部分人还对脱险抱有期望,制定出了点燃木星的计划,当联合政府声明对这个计划不抱期望时,他们依旧期望满满;当他们的计划眼见就要失败时,他们不无望,仍然耐心坚持,奋斗到底,最终挽救了整个地球。所以,期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坎坷的路,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饭,只要心存期望,便可越过去,并引导你走上一条平坦的大道。可是这还不够,要想成功,还应懂得取舍。“取”很容易,“舍”却很难。 人人都懂“舍身取义”“舍己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电影中,由于推动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产生的火力不足以让木星被点燃,与此同时在空间站里还有 30 吨燃料,于是刘培强中校不顾生命危险,驾驶空间站撞击木星,使得木星被点燃,使地球脱离险境,他也所以丧生了。人人都说“舍是为了更好地拥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连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难,何况是性命? 舍弃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因为它不是单单为了自我,更多时候,它是为了顾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我,要从大局出发,多为他人着想。 这部科幻片的不仅仅情节扣人心弦,并且告诉我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