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声音的发展情况♦电影声音概论❖影视声音工艺•影片实例分析❖拍摄与制作中的实际问题❖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渡❖ 1877 年 12 月 6 日,爱迪生用第一台锡箔圆筒留声机录制了人类的声音《玛丽有只小绵羊》,人类对声音的记录有了突破。❖第一部公认有声片《爵士歌王》❖ 1928 年迪斯尼公司《汽船威利》是声画同步的,以光学方式记录在胶片上的。❖ 1•电影镜头的长度受到了限制。• 2.早起的传声器灵敏度和指向性不好,为了保证声音质量而舍弃了流畅的运动镜头。• 3.为了保持声音连续性,蒙太奇的使用也受到了影响,镜头的剪辑无法按默片的方式处理。❖ 4.为了追求利润,为了抓住观众,对白片泛滥,粗制滥造。因此早起电影声音的出现遭到了很多默片大师以及电影理论家的反对。❖ 1928 年,蒙太奇学派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关于有声电影的宣言》,这是关于电影声音的最早的理论论述。•爱森斯坦等人认为有声片的发明,己经导致电影中已有的先进技术被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对于声音的潜力的错误理解不仅阻止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很有可能摧毁所有己经取得的成就。这种“错误的理解”就是对白片。在他们看来,对白片中的声音只是体现声音的自然属性,片子里的声音只是对应屏幕上的各个动作,这样使用声音将会摧毁蒙太奇艺术。他们希望声音的出现强化和扩大蒙太奇。❖他们意识到声音的出现解决了默片的一些问题。如:默片中的大量字幕;默片中用來解释说明的镜头,为了延缓节奏加入的一些特写镜头。•他们要求声画蒙太奇的对位使用才能为蒙太奇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新的潜力。❖ 1929 年 2 月 1 日米高梅公司《百老汇的旋律》•采取对口型的制作方式完成声音制作。❖后期配音的制作工艺由此产生。•最早此工艺产生于美国,这样•不懂外语的演员,可以用别人•的声音來代替自己说话,从而•扩大了美国电影市场。•《歌女红牡丹》• 蜡盘发声• 1931 年 3 月 15 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在有声电影初期,光学录音己全部取代了电影蜡盘录音方法。•光学录音采用感光照相的方法把音频电信号送入光调幅器,再由光调幅器控制投射到电影胶片声带位置上的光量强度的变化,因而使胶片感光;再经过冲洗,便得到变密式光学声带。或由光调幅器控制投射到电影胶片声带位置上的光刃长度的变化,使胶片感光,冲洗后便得到变积式光学声带。无论变密式还是变积式光学声带,其实质都是要在还音时控...